首页 | 研究院简介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规章制度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田野调查 | 社会服务 | 联合党支部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院简介>>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概况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科研团队 

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是原贵州民族学院2004年9月调整内设机构后组建的科研机构之一,是贵州民族大学2021年10月调整重组并保留的科研机构之一。研究院现任院长杨正万、副院长柳斌。现有科研及管理人员12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6人。有博士5人,办公室副主任1人,行政人员1人。

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前身是民族研究室、民族研究所。1951年成立的贵州民族学院就设有民族研究室。1984年更名为民族研究所,柏果成任所长,史继忠、庹修明任副所长。1989年民族研究所曾更名为民族文化研究所,与民族语言文学系系所合一,潘定智兼任所长,庹修明任副所长。1992年民族研究所恢复原独立建制,庹修明、李锦平先后任副所长,主持全面工作。1999年彝文文献研究所与民族研究所合并,仍称民族研究所,下设民族研究室和彝文文献研究室。2001年石开忠任所长,李锦平任副所长。2009年更名为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学校干部重新聘任后,时任副校长杨昌儒兼任院长,谢定国任常务副院长(正处级)。2018年杜薇任副院长。2021年王国勇任院长。

2004年学校以原民族研究所为基础组建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并与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共建。2006年5月15日签署共建协议。2006年5月17日,在贵州民族学院55周年校庆典礼上,时任贵州省副省长吴嘉甫为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揭牌和授牌,时任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黄平和时任贵州民族学院副校长杨昌儒一道接牌。当时共建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班子,名誉院长吴大华、郝桂华、黄平,院长杨昌儒,副院长石开忠、李锦平、龙耀宏、李平凡、颜勇,院长助理李天元。

2006年5月17日校庆典礼上,时任贵州省副省长吴嘉甫为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揭牌和授牌

七十多年风雨兼行,研究院在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彝文文献研究、傩戏傩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出版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社会形态研究》《贵州瑶族》《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选讲》《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专论》《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研究》《贵州民族关系构建》《贵州世居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百苗图现代图谱》《来自田野的叙述》《2015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专题综述》《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研究》等著作,编印了《贵州彝族研究论文选编》《民国年间未刊县志十二种》等资料集,承担了《贵州省志·民族志》中《布依族志》《瑶族志》等志书撰写任务,参加了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组织的“六山六水”调查。2010年承担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在贵州的实践》,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在贵州的实践》等10本丛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先后与台湾“清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完成了《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中国西南民间仪礼与艺术》等课题,出版调查报告集多部。

近三年来,研究院共出版学术专著10部,即《张正东文集》《史继忠学术论文选》《侯绍庄学术论文选》《顾朴光学术论文选》《庹修明学术论文选》《李锦平学术论文选》《吴秋林学术论文选》《学思集》《贵州基督教史》《历酒弥香——习酒加入茅台20年始末》。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各类课题科研经费到账近300万元;发表各类学术文章56篇。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有力支撑了学校区域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升了贵州民族大学美誉度,扩大了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影响力。

中国·贵州·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联系电话/传真:0851-83610003   邮箱:mzyjy@gzmu.edu.cn
本站由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维护  黔ICP备09004742号-1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浏览 本站推荐浏览器:IE8.0及以上版本 网站隐私安全说明
Copyright © 2010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